2015年3月31日星期二

日里看日出

日里看日出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很多人都以惊奇的眼光瞄看着我,心想:“你为什么没有到国民中学去执教,而选择到这鸟不生蛋的地方执教,教的又不是华人子弟。”心里说着说着都怨着我应该回到华校实行任务,传承文化。很多时候,我都会面对这样富有争论性的话题攻击,心里一直埋怨:为什么在马来西亚三大种族住在一个国土,谈到教育方面都要分得如此细腻,华人就要传授知识于华人子弟。而我到大学教对外汉语,他们就会认为我真的被“大材小用”,认定我应该没有发挥所长的机会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刚开始来的这“鸟不生蛋”的地方,它的名字虽然能给予我一点希望——“日里”。它的名字是如此富有阳光性,此地的校园是由山区围绕着,也可说是一个小山城。此地只有几户人家,他们都过着平静的生活。在这里的生活确实平静、无忧无虑、懒懒散散,觉得时间过得很慢,生活的脉搏似乎停顿起来。有时候,一个人在自己的职位上发呆,想想本人在这里可以干什么?教这些对外汉语的课程多数都是基本汉语,都不用备课就可进班发挥了,也觉得我是不是来错地方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起初的时候,我是觉得如此,但是久而久之对于对学生的汉字教学,我发现他们不能像一般小学生一样只是介绍汉字的笔顺、汉语拼音和语义就行了。再加上马来西亚学生自古以来都一般不爱发问,都是填鸭式地进行学习。即使他们有问题也不知如何发问,发现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都抱着“既然如此就如此吧?”。所以,在汉字教学时,我都会问一问他们对他们要学的汉字的外形进行想象。就如教“面”字,我先问他们有关他们初次见此字的见解,有的学生会说它像“电视机”、“面包”、“电脑”等等。如果在小学教书的时候,老师很少会这样询问学生吧,都是直接教他们笔顺怎么写。问了学生过后,我就向他们解答,其实“面”是人的面貌。学生就开始好奇了,为什么人的面貌会是如此。我就再继续解答他们的好奇心,继续提问一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:“那么当你初次见某某人的时候,你看着他的脸时,脸部的那一个部分是你第一个观察的部位?”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回答“眼睛”,“面”字中有“目”就是人的眼睛。因此,从此课,学生也开始欣赏古人造字的奥秘,开始对汉字富感好奇心,感觉上一个汉字有着如此丰富的华人几千年的文化蕴涵。学生对此字学习印象深刻,他们更能够辨认此字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因此,从此课,我也稍微对我的课的汉字教学中做功课, 买了几本解读汉字的读物。虽然他们所学的汉字是属于最基本的汉字,但是为了能让他们对汉字拥有持续的热情,对所学的汉字有印象,而不是今天学,明天忘。所以在这“日里”的小城里,人家说我真傻,教那些学生是没有成果的,但是从另外个角度来看我认为这就是我生在的挑战,很多事物都要进行构思,如何树造学生学习语言的环境,鼓励他们张开他们那个含羞的嘴唇,说一说华语。我也希望我能在日里瞭望光明的日出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